上海綠道總長已達881公里 并且還在“生長”
環黃興公園綠道與公園形成功能互補。
若現在來上海旅游,不容錯過的地標除了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、上海中心大廈,還有黃浦江兩岸45公里濱江公共空間貫通的綠道。
綠道給城市提供了一套還路于民的慢行系統。在高架、環線、地鐵奏響城市“快速進行曲”之外,寫下了一首舒緩的“副歌”。此時,綠道是添綠的步道,也是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個“頻道”。
如今,上海綠道總長已達881公里,并且還在不斷“生長”——到“十三五”時期末,長度將增至1000公里;2035年,預計還將翻番,達到2000公里。
近年來,新建綠道特別融入了“四化”建設標準——綠化、彩化、珍貴化、效益化,尤其是增加色葉、開花喬灌木,在為市民構建健康綠色休閑空間的同時,也為城市的四季變化增添色彩。
季相色彩絢麗,樹木層次豐富,結構類型多樣。在黃浦江一號綠道、楊浦新江灣城綠道等基礎上,今年新建成的虹口廣粵路綠道、蘇州河綠道、外環綠道(長寧段)等,均大大豐富了市民群眾的綠色生態體驗。
綠道不止種綠
是一種綠色線性生態空間
對于鋼筋水泥的城市來說,綠色有的時候是綠化帶,看得見卻走不進;有的時候是公園,走得進但有時間限制。如今,上海綠道建設把綠色鋪在老百姓的家門口,讓綠色看得見也走得進,整座城市都被綠色串聯了起來。
在上海,綠道建設主要依托于綠帶、林帶、水道河網、景觀道路、林蔭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,是一種具有生態保護、健康休閑和資源利用等功能的綠色線性生態空間。由此可見,城市綠道絕不是一個孤立、單純的基礎設施建設,它不僅要置于一個開放系統,還要充分考慮到市民生活單元與綠道之間的關系。
虹口區廣粵路綠道。
楊浦區黃興公園周邊居住小區眾多,市民晨跑、夜跑、散步休閑的需求量極大。然而,黃興公園以往采取封閉式管理,每天19時30分關門。今年4月,環黃興公園綠道建成投用,全時段開放,與公園形成功能互補。綠道設計師張鑫彥告訴記者,開放式綠道與封閉式公園實現了功能與空間上的雙環聯動,成為城市建成區大型公園更新的一種模式,是城市更新的有益探索。
據張鑫彥介紹,上海有兩條環形綠道,另一條環世紀公園,二者均依公園框架而生,演繹“青出于藍”的效果。環黃興公園綠道結合公園外側綠地、部分市政人行道而建,總長2.5公里,設有座椅、花壇、親水平臺和直飲水點,成為附近居民休閑遛彎兒的好去處。
在綠道的營造上,只有綠意是不夠的,還需要更多色彩。環黃興公園綠道結合不同植物的生態屬性,規劃了特色鮮明的路段主題。雙陽北路段主打日本早櫻、杜鵑組合,粉白花瓣起舞,“浪漫綠道”由此得名;國順東路段主推巨紫荊,打造藍紫色地被植物景觀;營口路段空間開敞,設計有不同規模和形式的花境景觀;走馬塘段烘托桃紅柳綠景觀主題,垂柳吐綠,碧桃飛紅。
綠道串起來的,不僅有景色,還有文化。2公里長的虹口區廣粵路綠道將串聯起8個街心花園——舟園、金萱園、楓園、繡球園、香雪園、玉影園、彤趣園、茶花園,飽含詩情畫意。在人文環境的熏染下,一個個繽紛的主題花園不僅獨有馨香,而且綠道兩旁的特色廊架均以文化筑景,市民游客穿行其間,走走停停便可悅享生活。
如何激活綠色資源
連點成片讓蘇州河綠道暢通
上海,人多地少、寸土寸金。如何激活有限的綠色資源,將它們串聯貫通,釋放出更大的生態效應,是上海一直在全力破解的難題。
綠道貫通難度大,難在遇到數不清的堵點和斷點。上海不少綠道依河而建,但很多河邊空間已被擠占,使“綠飄帶”的美麗打了折扣。經過充分的溝通協商,政府主管部門與園區、企業等沿岸單位一起推倒圍墻,將沿河空間連點成片,讓蘇州河綠道暢通無阻。
從西康路橋到武寧路橋之間的綠道,全長約1.6公里,是蘇州河綠道普陀區段最早建成開放的一段。貫通后的蘇州河沿岸區域被一條藍色步道串起,隔一段距離便會出現“上海綠道”或“花漾蘇河十八灣”的標識。從高處俯瞰,猶如一條與蘇州河并行的藍色小溪,在綠林中穿行。
沿著蘇州河兩岸的綠道,僅普陀區段就有21公里,占總長的一半。今年底,其中19個斷點將打通。隔河而望,約3公里的蘇州河北岸綠道正在抓緊最后的收尾施工,計劃今年底建成開放。
蘇州河綠道普陀區段。
據市綠化市容局介紹,蘇州河綠道普陀區段建設按照步道貫通、景觀優化展開,在新建步道區域保證了步道的親水性,使其保留良好的河道觀賞視覺效果;在沿線老綠地中改造步道的區域,則重點優化綠化結構,通過調整、修剪的手段注重打開沿河郁閉度高的植物組團,形成良好的視覺通道。在綠化植物的選擇上,綠化市容部門種植了銀杏、烏桕、櫸樹等大量色葉喬木和櫻花、大型紫薇等開花灌木。此外,還新種和調整了大量地被植物,繡線菊、六道木、玉簪、觀賞草等與上層植物形成層次清晰、視覺通透的綠地景觀效果,在不同的道路起伏和節點標高變化下,顯得豐富而多彩。
綠色動脈打通
上海一年“走”了210多公里
經過多年規劃建設,一條依托各類綠色資源而建起的綠道,正在逐步走通申城,僅今年一年就“走”了210.14公里,超過了每年200公里的建設目標。
當然,綠道不僅僅是一條健身道路,更是城市規劃的創新思路,把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在社區、街角和公共空間,打通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脈;同時,綠道也對接著現代城市居民的心路,成為他們走出家門就可以享受的生態空間,讓田園詩意可望可即。
上海在綠道規劃建設中也積累了很多經驗,比如充分利用原有生態系統,能保留盡量保留;在設置廁所、座椅、照明等配套服務設施時,盡可能使用周邊已有設施,減少占用綠化面積等等。
如今的申城綠道,串聯生態林、街心花園、綠地,構建宜居公園城市綠化體系;串聯學校、醫院、社區、地鐵站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,助力打造民生品牌;串聯旅游文創、體育休閑、康養度假等業態項目,借勢綠道集聚人氣、匯集商機。
一條綠道,連接田園與城市,打通現在和未來,為城市增添新動能、注入新活力,引領申城向著幸福大步前進。
- 上一篇:綠道,讓城市可居可游
- 下一篇:浙江杭州:綠道騎行成風尚